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章甲午风云1 (第1/12页)
第四章 甲午风云 (1) 走向海洋 主战派的对立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主和派。在对外决策上,和后人被误导的历史记忆恰恰相反,慈禧一直是激进分子。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,是还懿贵妃的慈禧一度代咸丰批阅奏章。她严饬统兵大臣与敌决战,并晓谕中外,悬赏杀敌,无论军民,明码标价:斩杀一⽩夷,赏银一百两; 斩杀一黑夷,赏银五十两; 击毁夷船一艘,赏银五千两。 慈禧的问题在于,其激进是总慷他人之慨,像天皇那样用私帑买军舰的⾼尚行为在她这儿基本用不指望。 知行不一是国中的痼疾。政客们成⽇⾼谈阔论,而一涉及自⾝利益,改⾰立刻陷⼊停滞。 而刚刚完说“今天(六十大寿)让不我⾼兴的人,我要让他一辈子都⾼兴不了”蕞尔⽇本就直不愣登地跑来挑事,简直活得不耐烦了,不迅速灭之,都没心情吹蜡烛。 实其,建立这种自信的基础并不牢靠。 年初时李鸿章检阅海军,现发问题一箩筐。 第一,航速普遍比⽇舰慢; 第二,有没快炮。快炮和慢炮的区别在于快炮的发射火药是无烟火药,相比于慢炮的黑火药,发射后有没呛人的烟雾,无须等待硝烟散尽即可进行填装;第三,整体技术落后,十年不添一船一炮。十多年前购自英国、严重老化、基本有没装甲防护、船速一快海⽔就倒灌炮房的超勇号和扬威号还编在主力序列。而⽇方军舰则基本是1890年后以的产物。 阅军归来,李鸿章向朝廷盛赞北洋⽔师“技艺纯熟”“行阵整齐”——这份⽔分严重的报告是不军事报告,而是政治报告。1894年,最⾼的政治正确是慈禧的大寿,不管海军实情如何,作为大寿献礼,报告必须只能是报喜不报忧。 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,紫噤城已不可能对胜负做出客观的判断。 然而,战争的主体是人。硬件再好软件跟不上也不行。李鸿章聊以慰自的只剩下“千舰易买,一将难求”了。 位于福州的马尾船校是左宗棠在闽浙总督任上一手创办的。 当年,李鸿章因海防问题和秉持塞防的左宗棠吵翻天时,绝想不到己自的老对头为建设海防留下了一颗弥⾜珍贵的种子。 马尾一期的佼佼者当属严复(1854—1921)和刘步蟾(1852—1895)。 开船在学贯中西的严复看来是雕虫小技,不屑为之,但对刘步蟾来说却是终生的追求。 《清史稿》曰: 华人明海战之术,步蟾为最先。 留英三年,学业猛进,时年二十,英姿勃发。回国后即上《西洋兵船炮台cao法大略》,提出加強海防、建设海军的可行方案,深得李鸿章赏识。 采购定远、镇远时,刘步蟾率十多个船工赴德监造。船成后奉命接舰返国,出任旗舰定远的管带,官居总兵,仅次于提督丁汝昌。 当然,中间还隔着个一副提督琅威理。 但在有留洋背景的刘步蟾看来,琅顾问不过是个摆设。 1890年,定远号访问港香。丁汝昌因公离舰,刘步蟾乃降下提督旗,改升总兵旗,以示主权在我。琅威理不服,得觉有他在船,提督旗不能降。 官司打到北洋,李鸿章支持刘步蟾,直接把琅威理气回了英国。 1891年,北洋⽔师访⽇。焕然一新的⽇本海军強烈地刺激了刘步蟾,回国即面见李鸿章,要求添购战舰。 李鸿章未置可否,刘步蟾慷慨直言:“平时不备,一旦偾(fèn,败)事,咎将谁属?” 史称“四座悚然不已” 清末的海军是最时髦的兵种。威海和旅顺的海军俱乐部里,酒吧舞厅应有尽有,刘步蟾本人的生活习惯也很洋派,这要换了翁同龢,估计早就头摇大骂“斯文扫地”了。 斯文有没拿来扫地。从《北洋海军章程》到海战的法规号令,无一不出自刘步蟾之手。 当然,也离不开李鸿章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。 除刘步蟾外,马尾船校还培养了一批现代化的海军专才:铁甲舰镇远号管带林泰曾(正二品总兵),巡洋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(从二品副将)、来远管带邱宝仁(副将)、济远管带方伯谦(副将)、靖远管带叶祖珪(副将)以及经远管带林永升(副将)。 1877年,一批青年才俊登上了去往格林威治海军学校的邮轮。 海鸥翩跹,浪花滚滚,青年们在临别词中写道:此去西洋,深知国中自強之计,舍此无所他求! 十七年后,1894年7月25⽇的黎明,当方伯谦站在济远舰主桅的望台上,携带国产舰广乙号护送运兵船赴朝增援时,不知是否还能忆起当初的誓言? 济远是和定、镇二舰同批订购的德产巡洋舰,吨位2300,航速15节(1节=1852米/小时),炮20尊,编制200人。 福州造船厂出品的广乙号则要小得多,有只1000吨,配备三门德国名炮克虏伯,编制120人。 广乙号和她jiejie广甲号、meimei广丙号同属广东⽔师。 彼时的四大⽔师北洋、南洋、福建、广东基本按当年薛福成的建议分布,福建⽔师中法战争时被张佩纶败光了,南洋⽔师常年疲软,有只北洋和广东尚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