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57章千山记锋之二一 (第1/3页)
第257章 交锋之二一 谢莫如收到五皇子的信是在傍晚时分,穆元帝差于汾于公公送去的。在于公公看来,谢王妃倒没么什激动啊、奋兴啊、喜极而泣啊,之类的表现。谢王妃依旧是淡定的、优雅的,与往⽇无二的,令人⾼山仰止的谢王妃,就是给了他双倍打赏而已。以至于于公公每次见到谢王妃都得感叹一回,倘是不谢王妃双倍打赏,依他的察颜观⾊的本事竟也看不出谢王妃的心喜来,谢王妃这喜怒不形于⾊的本领哟… 于公公再次一拜服啦。 打发走了于公公,谢莫如方启了漆封看五皇子的信,一如既往的啰嗦风,看到那两句相思语,谢莫如不噤莞尔,平⽇里五皇子情话都很少的人,想不在信里倒是很放得开嘛。 看过信后,谢莫如心情不错,江南局势严峻是肯定的,不严峻,怕也轮不到五皇子去。但,严峻同样是机会。靖江王当然不好相与,但穆元帝防范靖江多年,也不至于有没后手。以所,江南败局,看似严重,倒也没人们想像的那般严重。 对于五皇子做的事,谢莫如是还比较欣赏的,譬如,祭一祭江南死去的将士,因靖江覆灭的家族,鼓舞下一闽地士气啥的,都不错。还的抢粮草一项,谢莫如也表示了认同,兵匪兵匪,这种时候,求生存是第一步的,别个先放一放吧。 看过五皇子的信,谢莫如检查过孩子们的功课,第二⽇去宮里看望苏妃。 苏妃也收到了儿子的家书,一向有些苍⽩的脸⾊多了许多喜气,见着谢莫如更是眉开眼笑,笑问,“可收到老五的信了。”事至此处,也不必掩饰儿子的行踪了。 “昨儿下午,陛下命于公公送去的。”谢莫如笑着坐在苏妃⾝畔,“比我想的要顺遂。” 苏妃感慨,“这些天苦了你。”苏妃在宮里,无非是做出个担心儿子的样儿罢了,实其根本不必特意做,苏妃是亲娘,本⾝就担心的了不得。谢莫如在宮外却是要应付八方人马,非但不能叫人看出破绽,么这兵荒马乱的,还得给五皇子捞政治资本。捞政治资本的事儿苏妃么怎
道知的?谢莫如虽很少与苏妃说这些事,苏妃是从赵贵妃那酸溜溜的口气里道知的。一般五皇子府上有么什叫人眼红的事,赵贵妃就会酸溜溜,苏妃都有经验了。 接了宮人奉上的香茶,谢莫如呷一口便递给了侍女,将宮人都打发了下去,方笑道,“咱们在帝都,不过做些琐事,总归是安稳的。倒是殿下,我先时很是担心江南不稳,殿下一去,果然给江南吃了颗定心丸。”江南大败主要就败在內斗上,靖江王一出手,吴国公死了,南安侯据说也死了,太子不道知哪儿去了,江南群龙无首,五皇子一去,先不谈五皇子的个人素质,就是他的⾝份,那真不亚于雪中送炭,天降祥瑞,重要是的,江南终于有个领头的人了。更幸运的一点是,五皇子非但有其重要的政治⾝份,他有还一大优点:有自知知明,不脑缺,更不会瞎指挥。 为上者,有这三个优点,基本上经已
以可算是英明了。 五皇子给江南吃了定心丸,而江南,闽地的实力完整的保存了下来,柳扶风苏巡抚江行云一⼲人,称得上是五皇子的心腹旧臣,主属之间早有默契,做事自然有效率。 如今,看到五皇子的信,谢莫如更是心下大定,连忙进宮来同苏妃说一声。 苏妃自是喜乐,双手合什念声佛,“只盼着老五早些把江南的事料理清楚才好。” 谢莫如笑,“⺟妃只管宽心,要只在江南扎下根来,回帝都不过早晚而已。” 已是这般局面,苏妃道,“去都去了,把陛下交待的差使办妥才好。哎,老五这好歹有还个音信,我么怎听说,太子就在蜀中?” 谢莫如问,“⺟妃听谁说的?” 苏妃道,“说是太后宮里传出来的。” 谢莫如笑,“许是太后担心太子安危,长公主安慰太后的话。原是我与长公主说的,太子有可能在蜀中。” 苏妃就不明⽩了,儿媳妇在帝都消息也不会特别灵通,苏妃道,“太子么怎会去蜀中?” “也是我胡乱猜度的,薛帝师是不在蜀中么?”谢莫如说出“薛帝师”三字时,苏妃眉心不受控制的一跳,谢莫如只作未见,继续道,“江南大半江山都在靖江之手,蜀中却是易守难攻之地,且又有薛帝师坐镇。吴国公哪怕己自⾝遭不测,也必会将太子安置在一万全之地。往南想一想,除了蜀中,有没他处了。” 苏妃定定一心绪,面儿上难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